我国古建筑保护现状及其开发利用

石窟作为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国的石窟文化主要存在于黄河流域。 同时石窟作为我国现代化的重要文化遗产,其重要的历史价值以及经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但是就其实质性而言,石窟古建筑在其保存的过程中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本文结合石窟就我国古建筑保护现状及其开发利用进行研究分析,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我国石窟古建筑的建筑特色及价值体现
 

1.1我国石窟古建筑的建筑特色
 

我国石窟古建筑主要存在于黄河流域, 是佛教文化的一种载体,在佛教东传之后,佛教文化主要通过对石窟进行雕琢进而实现文化的传播。 目前全国最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则是响堂寺石窟,位于邯郸城的鼓山上。 本文主要结合炳灵寺石窟,进而对我国石窟古建筑的特色进行一定的分析。 炳灵寺石窟位于我国甘肃省的永靖县,炳灵寺石窟三个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则是下寺、洞沟以及上寺,有 216 个窟龛,800余尊造像,1000 平方米笔画,345件 藏品。
 

我国佛教兴盛于西秦、北魏、唐代以及明代这四个阶段。 西秦时期的石窟中的第 169 窟北壁主要保存于西秦建弘元年,我国最早的造窟题记源于于此。 同时西域佛教艺术风格也是逐渐的创新。 北魏时期的石窟主要通过对秀骨清像、裹衣博带佛教艺术风格的一种反映。 我国石窟最兴盛的一个时期莫过于唐代了,有 135 个窟龛,依山雕琢的石胎泥塑弥勒大佛高达 27 米,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石窟进行一定的修缮,但是其至今仍然保存的完美,其独具魅力以及小巧玲珑的特色成为当今时代石窟别具一格的建筑特色。
 

1.2我国石窟古建筑的价值体现


石窟古建筑作为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以及佛教的厚实沉淀区,无论是整体建筑的构思还是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地方特色充分的体现出来,尤其是石窟建筑的雕刻艺术上,更是让后人叹为观止。

 

2.国石窟古建筑保护面临的问题

由于我国石窟大多散布于黄河流域,但是黄河流域的气候以及水文有着其独特的特征,以至于石窟严重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从北凉时代开始,人们便开始了对石窟古建筑的保护,往往石窟在保存的过程中经常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
 

2.1石窟的崖面问题


目前我国石窟古建筑石窟崖面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则是龙门石窟,从现存的龙门石窟来看,其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后来出现的崖面断裂的问题, 因为龙门石窟在实际的设计上总是对石壁进行一定的掏空,进而使得其崖面上的洞窟越来越多,进而使得崖面的结构相对的不稳定,进而也就发生了洞窟。

2.2自然风沙的威胁


我国石窟古建筑在其保护的过程中, 由于主要位于黄河流域,且黄河流域的风沙相对较多,进而使得许多的洞窟残破,导致建筑结构相对的不稳定,受到风和沙的作用下,进而形成了风化的现象。 石窟在实际的建筑过程中,由于时代的相对落后,难免会对少部分的木结构进行一定的使用,但是就其实质性而言,木结构在石窟建筑的过程中,随着年代的久远,很容易造成腐朽损坏。 同时在黄河流域的风沙吹进石窟的过程中,怎样清理石窟中的积沙同样也是我国对石窟古建筑保护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2.3带有宗教意识的修复


前面我们讲到过,石窟主要是佛教文化传播的载体。 虽然在古代就已经有对石窟进行保护的想法,但是就其实质性而言,古时由于各个政权对宗教的价值观的认同度不同,进而使得我国石窟修补的进程不一致,从根本上造成了我国石窟内的建筑以及其设计理念是千秋各异的。
 

2.4我国相关政府对石窟没有引起极高的重视


虽然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对石窟保护的政策,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石窟进行一定的修缮, 但是就其实质性而言,由于一些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对石窟的破坏,并没有引起相关政府的极高重视。 没有从根本上培养公众对石窟的保护意识,仅仅通过一定的处罚,但是这种潜在意识的处罚对于石窟的保护没有起到知识性的作用。
 

总而言之,我国石窟古建筑使我国历史上瑰丽的一个宝藏,是历史文化沉淀的精髓所在,更应该加大对石窟保护的力度,从根本上将石窟所传承的历史文化传播起来。

 

3.我国石窟古建筑的开发利用以及保护对策


石窟建筑文化是对历史文化的充分体现,在石窟建筑中,木雕、砖雕以及石雕这三大雕刻技术,一方面是对历史的再现,其独特的构造风格、其伟大的建筑特色,是历史博大精深的精髓所在,令人叹服;另一方面,石窟的修复从古时就已经开始了,为了更好地使得石窟保存完整,前人对环境保护以及生态保护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我们从根本上将古建筑的保护利用以及石窟文化的弘扬继承有机的相结合。
 

3.1 获国家技术性支持,拟建石窟古建筑“博物馆”


为了更好的对石窟古建筑进行一定的开发利用,我国政府应该从根本上出发,从实际出发,结合石窟古建筑的文化特点以及时代背景,尽可能的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并且保存相对完整的古村落,进而最大程度上对石窟古建筑进行“博物馆”拟建,由于现阶段河南的开封有着一定的古城特点,尽可能的可以将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拟建在开封这座古典特色的古城中,进而实现整个文物资源保护的目的。
 

3.2从根本上对石窟进行有针对性的修复


对于石窟受到自然因素风沙的影响,从根本上对石窟修复的技术进行一定的完善,尽可能在石窟的崖面上绘制壁画,通过土胚墙的加固方式以及水利上的 保护进而从根本上对石窟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保护。

3.3明确对石窟的保护意识,加强我国政府的管理


明确石窟的保护意识,加强政府的管理,一方面就要成立石窟古建筑的保护单位,对石窟古建筑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有目的性的进行贯彻和补充, 尽可能的为石窟古建筑的保护提供一定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集资进而为石窟古建筑的保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同时加强石窟古建筑保护科技以及其人才队伍的建设,为石窟古建筑的保护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4.结语
 

总而言之,石窟古建筑是历史遗留的重要瑰宝,是一座价值非凡的宝藏,要想从根本上对我国古建筑进行一定的保护,就要本着科学的理念,从实际出发,将我国璀璨的古建筑文化以及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董晓卿.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再利用研究:以潍坊市十笏园街区保护性开发为例[D].山东建筑大学,2011.

2]刘翔.泾县查济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

3]郑欢.古建筑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以徽州古建筑为例[D].安徽大学,2013.

 

原文来源

任俊萍我国古建筑保护现状及其开发利用[J]. 科技视界, 2014(12):9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