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号”就是书斋的名字。为斋号命名,也算是中国文人志士的雅趣。最早的书斋是没有名字的,到底是谁一时兴起,最先给书斋添上“斋号”,而今已经无从考证。但“斋号”文化却流传下来,成为中国书斋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读书人可以忍受书斋简陋而狭窄,却不能容忍心灵的自由受到哪怕一点点拘束。
我们把书房称为书斋,是因为“斋”本义是斋戒的意思。古人认为读书是件清心凝神的事,该抱着一种虔诚的态度,因而书房以多“斋”命名。如王安石的“昭文斋”、蒲松龄的“聊斋”、刘鹗的“抱残守阙斋”、周作人的 “苦雨斋”。
除了“斋”字,古人书房取名还有用堂、室、屋、楼、馆、阁、轩、舍、居、洞、庐、庵、簃亭、山房等等,各有寓意。有的更是别出心裁,不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