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云楼”是江南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位于苏州市干将路,世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称,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经过顾家六代人150年的传承,其藏书集宋元古椠、精写旧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谱800余种。
过云楼以收藏名贵书画著称,享有“江南第一家”之美誉。顾氏家族收藏书画的历史,可追溯到顾家五世祖,至四世祖顾文彬(1811-1889),尤其钟情古书画的收藏,他一生殚精竭力,多方搜求,积累书画墨迹达到数百件之多,作品的时间自晋唐至明清,连绵千年,其中有不少为传世的赫赫名迹。
长期以来,顾氏对家藏善本书籍秘而不宣。为何这样,今人无从知道。但也就是这样的一条家规,使顾氏藏书大部分得以流传至今。从这一点来说,顾家的藏书是幸运的。最有趣的是,民国时期,顾鹤逸的朋友傅增湘先生曾要求借阅藏书,主人碍于情面,同意其在楼内观书,但附加了一个十分苛刻的条件,看书时不能带纸砚抄写。于是傅氏每天观书数种,归而记其书目,写成《顾鹤逸藏书目》,发表在《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五卷第六号上。根据传说,过云楼里面有一个密室,顾家的古籍善本就是放在这个密室里的。
顾氏保存的善本都极为完好,整洁如新,宋本纸张洁白,字大悦目,确实是艺术珍品,重要的文化遗产。在2005年春季嘉德全国古籍善本拍卖会上,过云楼所藏近 500册流传有序、保存完好的珍贵古籍,包括40册流传800年罕见的海内孤本宋刻《锦绣万花谷》,以2310万元的价格被一神秘买家整体买下。
过云楼藏书的传承曾数历惊险。先是清末民初时,日本专门研究中国古籍版本的岛田翰在经济财阀支持下,眈眈于过云楼藏书,但未能得逞。1937年日寇轰炸苏州,顾家园林、假山尽毁,过云楼藏品大部分化为灰烬。抗战时期,为避战火,过云楼曾将八百余部藏书陆续转往沪上租界。“文革”浩劫中,顾氏过云楼亦被查抄,一位顾家后人极度绝望下,纵身跳入冰冷的苏州河。
1951年和1959年,过云楼顾氏后人,先后两次将所藏的三百多件书画精品,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如倪瓒《竹石桥柯图轴》、唐寅《洞庭黄茅渚图》和石涛的《细雨虬松图轴》等。
90年代,过云楼藏书中的四分之三被南京图书馆收购,剩下的179种古籍2005年在嘉德拍卖,最后有人整体收购,出价2300多万,这在当时已经创出了中国古籍的最高纪录。2012年,这批古籍再次上拍,起拍价就达到了1.8亿元,拍卖公司更给出了5000万元史上最高拍卖保证金。2012年6月4日,“过云楼藏书”现身匡时拍场,成交价达2.162亿元人民币,创下中国古籍拍卖的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