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4年左右,这场瘟疫降临。一时间,各级地方政府不断接到病例报告,有的村庄甚至全部染病身亡。地方官不敢怠慢 ,立即将灾【青上报朝廷。其宴 ,西汉时期政府也曾面临此种局面,如元帝和文帝时期,地方均有瘟疫疫情上报 皇帝遇到这种事情,先是下自责诏书,表示天降大灾,我贵为天子,是有责任的,我该检讨自己的言行。虽然对治病起不到实际效果,但对安抚民睛、维持稳定尚有一定的作用。除此之外.政府还下令官员减少吃喝玩乐,削减公务出行的赞用,省出钱来用于救助染病的灾民。
从汉初开始 ,就有官方的志愿者上山下乡,免费为疫区和患者提供医药,以后备朝各代都延续这种惠 民政策 ,使其成为官府朝廷抗疫的J咦例。但是,存东汉那个分崩离析的时代 .汉献帝刘协完全被架空不说 ,地方诸侯割据 ,即使他想做点事情 .也是有心无力 于是 ,这场被称为"伤寒"的瘟疫在无政府的战乱时代,持续蔓延 ,给人 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 区造成了持续而巨大的杀伤 。
据《晋书》的记载,甚至存咸宁元年(公元275年)十二月,都还有零星的疫情 ,最后导致"洛阳死者大半" .这场瘟疫持续时间之长 、影响之大 ,前所未有。关于其起源,说法不一 、
英国著名的医学家弗雷德里克 ·卡特赖特认为,源头是汉朝对外战争时期的匈奴 。他在大作《疾病改变历史》中称 :"公元一世纪末时,一个残忍好战的民族出现了⋯⋯匈奴人带来了新的传染病 ,造成了被历史学家称为 '瘟疫 '的一系列疫症的流行 "
另外一种说法认为 .瘟疫与匈奴无关 ,最有可能源自大汉内部 。用英国学者韦尔斯在《世界史纲》中的话说即:"也许因为穷奢极欲损伤了元气,
汉朝衰落了,在公元 2世纪末 ,一场波及全世界的大瘟疫使中国的制度崩溃了⋯⋯"当时局势混乱不堪,自l 84年爆发黄巾之乱后.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地方军阀由此割据。董卓之乱后汉廷大权旁落 ,东汉王朝的皇帝沦为政治傀儡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各方军阀都存招兵买马,打打杀杀。但中央王朝尚未彻底崩溃 ,官僚体控制,这又制仍在运作,只是吏治更加腐败.官府横征暴敛尤甚,又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出现了"田野空,朝廷空 ,仓库空"(《后汉书·陈蕃传》)的"三空"局面 结果饿殍遍野 ,连京师洛阳也是死者相枕于略的惨状 。
当时战死 、饿死的人太多来不及掩埋,有滋生瘟疫的可能性战乱 、饥荒 、苦役的乱世引发瘟疫的推测 .在后代发生的大瘟疫事件中.得到了一定的佐证金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年 ),为准备迁都而扩建燕京城 ,征调了近20万苦力和工匠修建新宫殿。存督工残暴的虐待之 下 ,由于劳动 强度 太大 .又遇 醋暑 .导致瘟疫爆发,大部分劳作者染病身亡 .海陵 王 头大 了 ,立 即把 方 圆 h 卣平方公里的医生全部调集过来治病 .冶好了还给升官,目的只有一个 .按时充成自己的寝宫建设 。
至正十四年(1354年),"京师大饥 ,加以疫疠 ,民有父子相食者 "(《元史 ·顺帝纪》)彼时的中原 ,朝廷与"反民"正打得火热 .兵荒马乱 ,尸横遍野.人们为了避难,纷纷拖家带 口涌向京城 ,瘟疫也随之被带来 ,以致城 内城外死者的尸首累成了堆,无处掩埋。这种死亡气息,也预示着元朝气数已尽,即将寿终正寝强有力的行政体系是瘟疫的"抑制剂"学者王哲在《上帝的跳蚤》一书中,甚至将隋朝的灭亡归咎于瘟疫 、几乎每到王朝末端 ,就会爆发一场大规模的瘟疫 ,汉 、隋、元 、明、清莫不如此。
从病理学来说,乱世带来了瘟疫 ;从政治学来说 .乱世缺乏一个强有力的行政体系 ,瘟疫一爆发往往无从控制,这又反过来加速了王朝的崩溃。"反 民"能在天灾异象中,找到对抗皇权的合法性,这一 点对于皇帝来说相当要命。古代医学水平有限,瘟疫时常发生,而且一般都集中在人 口密集地区。历史上撑得比较久几个封建王朝 ,都意识到控制疫情对于维持统治的重要性 ,所 以,一当疫情爆发 ,都不敢马虎。
北宋时期 (960—1127年 )的 168年中,至少有59年发生过疫灾。一出现疫情 ,政府通常都会选派各个地方最好的医生赴疫区救助,药费由朝廷无偿埋单。如太宗淳化三年(992年)五月,京城汴京发生疾疫 ,朝廷命太医局选了十个医术高明的大夫,带上5万钱的公款,买药物救人。中央如此重视 ,地方官员 自然也不敢怠慢 。
虔州(今江西赣州 )城处于宣江 、贡江 、赣江 3条大河的会合之处 ,雨季时节洪水常常倒灌入城 ,许多人畜被淹死 ,房屋倒塌 ,水退之后,瘟疫流行。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刘彝到虔州任知州,他召集了一 批医生 ,编纂出一本专门防止伤寒等疫疾的著作《正俗方》。接着,他将其所管辖区下的三千七百多名巫师招集起来 ,每人发一本 ,告之别玩鬼神巫术那些没用的玩意儿了,你们去干点正事,好好研究一下这本书 ,去救死扶伤吧。对于因瘟疫而被遗弃的孤儿,刘彝下令招人收养 ,每天给收养家庭两升米,每个月要把孩子抱同衙门看看有没有被虐待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疫情,刘彝运用自己的水利知识,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千道系统。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福寿沟利用城市地形的高差,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使城市的雨水 、污水自然排入江中。自此之后,洪水不再,瘟疫也就不再来害人了。
《水浒传》开篇楔子里就写道:"嘉佑三年春 间,天下瘟疫盛行⋯⋯开封府主包待制 ,亲将惠民和济局方 .自出俸资,合药救治万民。哪里医治得住!瘟疫越盛 。"这一段话说明 ,当时的政府对于瘟疫是相当重视 而且愿意倾其全力救治的 ,只是囿于医术的局限,有时实在医治不过来 ,只能组织居民迁往别处避灾。
明清两代前期和中叶 .统治者对瘟疫的重视,与宋代并无出入 明代官员甚至为了要不要用祈祷和巫术来治灾吵得不可开交,碍于医学条件 ,各地都因瘟疫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但疫情仍然能通过政府强有力的干预和管理(迁移人群 、隔绝疫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后.爆发了京师直隶大疫 、l902年黑龙江瑷珲霍乱流行 、1910年东北鼠疫三场大瘟疫 。清政府一开始设立了四处临时官医局应对瘟疫 ,所有开办经费.抠门的慈禧出了一 万两,其他均来自社会的捐助。据 1902年7月 1目《大公报》报道,京师出现了第一例霍乱,虽然官府和 民间展开了救治行动 ,却并未能有效阻止疫情扩散 。清政府为了捍卫中医的正统性,仍然坚持"中学为主 ,西学为辅"的模式。后来死人实在太多 ,迫不得已才在1906年引入两名西医入京师的官医局 ,但已经不顶用了。由于长期闭关锁围的政策 ,人们宁愿相信巫医的"送瘟神"也不相信西医。这时的清王朝,早已奄奄一息、毫无行政效力可言。与笼罩在头上的瘟疫和各地的"反党"抗争几年后,中国历史上最后一 个封建王朝终于给自己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