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逢年过节总要回农村的爷爷家,爷爷家距离河北蔚县小五台山不到20公里,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家乡春季清泉溪流,风景秀丽,冬天白雪皑皑,红装素裹。一般来说红装素裹是形容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美丽景色,但是在我的家乡,这红色有着特殊的意义,代表着家家户户窗户上贴的各种充满喜庆和靓丽的窗花,也就是传统的剪纸。
十里八乡每一家,每一户,每一块窗玻璃上贴的的剪纸无一雷同,各个造型独特,形象生动饱满,色彩明亮,艳丽。在冬日阳光映衬着白雪的照射下,让人感到晶莹剔透,明亮清新,活灵活现,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乡土风情。
蔚县剪纸在国内独树一帜,因为它不是剪,而是刻,是我国唯一阴阳混刻,重彩点染为制作工艺的民间剪纸,起源自明代,距今200多年。最初的时候是绣鞋,枕头上刺绣用的“花样”,花样就是指供人们模仿的各种图案。
传统工艺分为四步:
一熏,先是将选好的图样画在白纸上,在白纸上用雕刀镂空,给刻制留出道口,接着进行配样,比如红配绿一台戏,红配黄喜洋洋等,配样之后的剪纸样稿要放黄毛边纸上打湿,再放木板拓实,用油灯的烟进行熏制,直到把样稿的形状完整清晰的熏印到纸面上称为熏样。
二闷,是指闷压,将熏样放在由几十张宣纸订成的宣纸板上,用纸捻穿钉固定好,再用清水将纸板浸湿,最后用重物覆压,使纸版充分压实,挤压出所含水分,悬挂晾干后就成为一块块平整硬实的纸版。
三刻,接下来进行刻制,完全手工刻制,要求上下一致,不粘不连,干净利落。先细处后粗处,先中间后两边,阴刻阳刻巧妙结合。蔚县剪纸中使用的阴阳混刻是协调众多图案的技法,在平面的纸张上体现出三维立体凹凸感,特别是层次感非常强,从而达到完美的视觉效果。
四染,用白酒将品色调兑成各种颜色用毛笔以重彩点染着色,点染毕,逐张揭开即为成品。重彩点染其中重彩是指使用的颜色,常用颜料就是丹青,丹即朱砂,青即石青、石绿,特点是让剪纸充满恬淡幽雅的格调和潇散空灵的意境。例如现代大家齐白石最擅长使用重彩和泼墨相结合。
点染是指上色的技巧, 元代赵孟頫 《桃源春晓图》诗:瀛洲 仙客知仙路,点染丹青寄轻素。这种染色技巧,指用接近写意的笔法,一笔蘸上深浅不同的色彩在剪纸上连点带染,取灵动之意,点睛之笔,让整张剪纸活灵活现。
成品的蔚县剪纸乡土气息极为浓厚,线条粗犷有力,图案强烈对比,自有方圆,在构图、造型和色彩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创了独具一格的民间剪纸流派。
清朝道光年间蔚县开始流行将这种雕刻并点染之后的花样用于窗户装饰,取代传统的窗花。最初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地有一家女孩出嫁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无力置办嫁妆,出嫁的前一夜,父母担心女儿嫁到婆家受苦受气,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抱头哭泣。美丽聪慧的女儿劝慰父母不要担心,明日必将十里红妆,风风光光将自己嫁出去。第二日,女儿将自己多年积攒下来各种绚丽多彩的剪纸拿给好友们,告诉她们但凡自己走过,路过的和经过的每一户人家和店铺,都给他们的窗户贴上剪纸做窗花,以示喜庆。
沿街的住家和商户看着自家的窗户上明亮鲜艳的剪纸,也确实觉得新奇,吉祥,于是纷纷道贺,十多里的道路道贺之声络绎不绝,那一日,美丽聪慧的女儿嫁的分光无限。婚后,女儿凭借自己的聪慧勤俭持家,和公婆和睦相处,一家人日子过的和和美美。因为大家都觉得这样的剪纸比传统的好看,更加出彩,于是一改传统窗花,并且逐渐完善,改进,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剪纸文化。
如今蔚县剪纸文化内容包罗万象,题材丰富,从一年四季的四时节令到普通人的生老病死,从祈雨,丰收文化背景到衣食住行的民俗风情,从吉祥纳福的各路神仙到佛道儒宗教的习俗,蔚县剪纸都体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意远深长的思想内涵。甚至一户人家所有窗户上的剪纸连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比如:《西游记》,《牛郎织女》,《秦香莲》,《十二生肖》,《清明上河图》等等,众多作品妩媚娇艳,又不失淳朴华美,雅俗共赏。
时至今日蔚县剪纸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1956年设计的传统戏曲脸谱剪纸,让蔚县剪纸从单一的窗花开始走向世界。而今,2022年世界冬奥会来临之际,众多蔚县剪纸艺术家纷纷设计出奥运会吉祥物,各种运动项目的精美剪纸。希望通过蔚县剪纸这一中国特色的图形语言,让世界人民更加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蔚县剪纸作品《杨门女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