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布伞是汉民族传统的日用雨伞,使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它以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布做伞面。油布伞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纯手工制成,全部取材于天然,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北宋画家张择端那著名的风俗画长卷《清明上河图》中,就已经有了油布伞的踪影。这个笨重却坚固、廉价、实用的油布伞,正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历史起源
在“中国宣纸之乡”泾县的昌桥乡孤峰村,山势雄峭溪流奔放,竹木苍翠物产丰富,尤以盛产毛竹闻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给油布伞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造就了孤峰油布伞的成长发展。
制作过程
油布伞历史悠久,早在清乾隆时期就已开始从事制伞业。鼎盛时期,孤峰从事制伞人员达千人以上,油布伞制作有几十道大小工序,选料要求非常高,纯手工制作十分复杂,操作要领全凭多年的实践经验,一把油布伞从材料准备到成品一般需一周左右时间。大致如下,步骤分为:
选竹、刨竹节、分片
晾晒高温蒸煮伞骨
伞骨打孔
伞骨与伞头相连,制伞面、上布。白坯伞上桐油(其中熬桐油是油布伞生产中的核心技术,它的好坏关系到整把伞的成败,油熬嫩了,伞晒不干;油熬老了,容易糊锅报废)。晾晒。